據悉,4月1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已下發通知,要求地方商務廳(局)做好申請直銷經營企業後續工作。要求地方商務廳(局)於4月8日前動員本地內資申牌企業主動撤回直銷申請,取回保證金。通知還透露,商務部即將出台新的《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。待《辦法》出台後,再通知這些企業重新申報。
目前,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企業申請直銷的專門法規,《辦法》一旦出台,將成為首個專門針對企業申請直銷這個行政審批事項的法規。據專家判斷,該《辦法》最早在4月中旬便可出台。
46家受理公示企業去向成謎
近兩年來,來自市場的聲音認為,商務部對發牌持消極的態度,2018年隻發放了1塊直銷牌照。“權健事件”後更是公開宣布停止審批。
經商務部受理公示的申請直銷的企業共有46家。2016年11月,商務部公布北京紅景天和蕪湖華信進入“受理企業公示”名單;2017年6月,又公示山東複大、青海安普等22家企業進入“受理企業公示”名單;2017年8月,又公示河南老子、江蘇紫羅蘭等22家企業進入“受理企業公示”名單。在這46家受理公示企業中,內資企業有42家,占據了全部受理公示企業總數的90%以上。
在這之後,關於這46家企業的梳理審批工作一直處於停滯狀態。直至2018年8月,46家申牌公示受理企業已陸續收到商務部的申牌材料複核通知,要求這些企業提交申牌的複核材料。
1月8日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聯合開展為期100天的“保健”市場亂象專項整治行動,其中在《聯合整治“保健”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方案》中首次提出“要嚴格查處違規直銷和傳銷行為,嚴格直銷行業市場準入,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、備案等事項”。2月14日,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,表示目前已經暫停了直銷的審批備案工作。
其後,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“受理公示”一欄的46家受理公示企業名單集體“下架”,“受理公示”一欄呈空白狀態。46家受理公示企業的去向成了行業的未解之謎。
《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》即將出台
目前與直銷經營許可證審批直接相關的兩部法規就是《直銷管理條例》《直銷企業保證金存繳、使用管理辦法》。《直銷管理條例》中第七、八、九條說明了申請成為直銷企業的資質和流程,要求申請企業實繳資本不低於8000萬元、2000萬元保證金等硬性條件。按照每家受理公示企業2000萬元保證金來算,46家受理公示企業的保證金就高達九億多元!這還不包括那些繳納了保證金但沒有進入公示名單的企業。這麽大數額的資金被積壓,對於申牌企業來說,實在是個不小的負擔。
早在2017年,上海市商委在給一家申牌企業的回函中透露,商務部將發文重新梳理申牌工作,簡化申牌的流程,並將2000萬元保證金預先存繳製改為拿牌後存繳。從現在來看,或許當時有關部門就已經在為《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》的出台做準備了。
專家:《辦法》最早4月中旬出台,業界喜聞樂見
世界華人直銷大會執行副秘書長、中國自主創業大會執行副秘書長、新華商領袖俱樂部秘書長、晨訊傳媒邦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、直銷邦主編張美蘭表示,直銷是一個高準入門檻的行業。在過去的14年,僅僅是企業必須繳納2000萬元保證金這一條,就將許多中小企業排除在門外。這次《辦法》即將出台,並且極大的可能是保證金由原來的材料提交到商務部之後就繳納,改為拿牌後再存繳,或者很可能保證金的數額還會有減少。那麽,以前沒有資格申請的,或者不敢申請的企業,以後也能夠申請直銷了。這將刺激中小企業勇敢申牌。
對於中小企業來說,2000萬元流動資金對企業的經營非常重要。《辦法》出台後,可以大大地緩解這些企業的負擔,讓他們能夠把這筆資金投入到研發、擴大再生產中,投入到企業轉型升級的事業中,投入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當中,“把子彈用到最需要打仗的地方”。這與2019年兩會報告中提出的切實減輕企業的負擔、激發市場的活力和動力是高度一致的,能夠給廣大申牌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幫助。
發牌曆來是直銷行業監管的風向標。商務部針對發牌製定了《辦法》,讓發牌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,這是現階段深刻踐行依法治國、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所需要的,它可以減少懶政、怠政,也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監管總局成立後的新風貌、新風尚。這是直銷界非常高興看到的,我們也期待有更多驚喜。相信《辦法》出台後,直銷必會迎來牌照破100的曆史時刻。
從商務部的這份通知來看,《直銷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》已經完成了辦法製定和審議的相關步驟,最早到4月中旬就可以發布,屆時它的具體內容也將公布。有關的消息直銷邦也會持續跟進,請廣大讀者留意直銷邦的動向。
友情链接: